时间:2022-10-09 15:54:15 | 浏览:287
文|董洁 编辑|乔芊
重资产的快递行业又发生了一起大交易。
停牌多日的德邦股份昨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京东物流已收购德邦物流66.49%股份。若以德邦2月27日停牌前的130亿人民币市值计算,此次收购作价将超87亿人民币。收购完成后京东物流将成为德邦物流的控股股东,德邦董事长崔维星不再担任德邦的实际控制人。
与此前传闻的全资收购不同,此次京东物流只完成了对德邦控股股东——德邦控股的股权收购,不过据京东物流内部人士透露,京东物流已经向德邦其他股东发出股份收购要约,“目的仍然是全资控股德邦物流,并最终完成私有化”。此前36氪得到的消息是,京东将110亿人民币全资收购德邦物流。
据接近德邦的人士透露,在早前的股东会上,崔维星已经要求股东将手中的股份出让,但部分股东并不情愿,“有部分股东提议保留部分股权,或者转换为京东的股票”,不过上述方案均被崔维星拒绝。
被收购前的,德邦物流的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德邦控股作为最大股东持股约 66.49%,韵达控股持股 6.52%,作为德邦物流的第一大机构股东,韵达也曾是此次收购的竞标方之一,“甚至一度在谈判中处于领先位置”,有消息人士告诉36氪。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场收购案中德邦是相对更主动的一方,早在去年其已经在市场上寻求买家,最近2个月的交易进程迅速推进。收购完成后,德邦物流将保持独立运营,但德邦管理层的洗牌不可避免。
据悉,此前离职的京东物流前任CEO王振辉可能重回京东,接手收购德邦后的整合工作。对此36氪向王振辉本人进行了求证,并未得到回复。
这是近半年来快递行业发生的第二笔重大收购案。此前,极兔快递曾以约68亿人民币收购百世快递的国内快递业务,伴随竞争的加剧,快递业的洗牌已愈演愈烈。
德邦物流何以沦落到被收购的地步?京东物流又看上了德邦什么?
展开分析之前,先来了解下德邦物流的发展历程:
德邦的前身为“崔氏货运公司”,成立于1996年;
2009年搬迁上海后开启了全国扩张;
2013年11月,为了应对电商市场的爆发,德邦启动快递业务,并于2014年陆续引进红杉资本、鼎晖投资、中金资本等投资人;
2018年1月德邦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第一家上市的快运企业。
2018年7月德邦召开战略发布会,更名“德邦快递”,聚焦大件快递市场。
从运营结果来看,德邦定位于大件快递的产品在2019年之前取得了高速的增长,其占德邦总收入的比重也由2014年的4.7%大幅提升至2019年的56.6%,超过传统零担业务(零担物流单件运输重量一般介于30kg-3吨之间,快递单件重量一般在30kg以下)。
但相对零担货运,大件快递与快递的界限更模糊,参与者更多,竞争也更激烈。这导致的结果是,德邦快递业务毛利率在推出3年后(2016年)才回正,并持续低于传统零担快运产品毛利率(2016-2018年相较快运毛利率均低了10%以上),严重拖累了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
糟糕的是,进入2015后,伴随以加盟模式为代表的快运/零担物流公司纷纷进入市场,德邦在零担领域的优势也开始被蚕食。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德邦的快运业务在上半年营业仅收入49.92亿元,同比下降9.70%。
德邦2017-2020年业绩汇总
相对比下,顺丰快运业务在2019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就达到了50.72 亿元,超过了德邦物流。而在过去2年这一差距在逐步拉大,2021年上半年顺丰快运业务的收入已经突破110亿元。
据财经天下周刊的报道,德邦从2021年初便开始人员优化,从行政、文职,到裁撤多个一线营业部成立单个经营分部,为的就是控制成本卖出一个好价钱。
伴随业绩和股价的低迷,德邦的控股股东——德邦控股自2021年2月连续启动了多轮减持计划,累计套现8450.82万元,在德邦股份中的持股比例下降为66.5%。公开数据显示,德邦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18年0.88%,降至2020年0.68%,且不断下滑。
对于德邦如今的落寞,一位熟悉德邦的物流界人士很是感叹,“德邦庞大的职能体系,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成本,20年的发展历程中,科技投入太少,求稳的步调注定要在时代淘汰赛中被淘汰。”
德邦早期按照经营、运营、人事、财务等不同的管理职能自成系统,从总部一级级下沉到区域,形成一条封闭、垂直的汇报链条,这让其在短期内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德邦也有“物流界黄埔军校”的美誉,但伴随组织的臃肿,这种边界感明显的组织形式使得人才整体实力提升缓慢,德邦因此流失大量骨干。
不过,作为零担物流的巨头,德邦的市场规模和雄厚的物流资产仍在。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德邦供应链在全国各地拥有140个仓库,总面积101万平方米,其中各级网点数已超过3万个。
德邦网点数以及单网点收入测算
对于京东来说,德邦也的确可以互补其当前业务。截至目前,京东物流已经覆盖六大物流网络: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网络及跨境网络等。
其中大件网络一直是京东的弱环。此次收购完成后,德邦在航空资源、干线网络、客户基础上的资源,都将完美补充京东物流的供应链基础,强化其在B端市场的竞争,并有助于继续向供应链上游延伸业务(此前收购跨越速运也是看中了其B网、大件物流网上的核心优势)。
更重要的是,这将进一步提升京东物流的外部收入。京东物流高管曾表示,2022年外单业务需要占据京东业务的50%左右,但2021年全年京东物流完全社会化(非外部收入)收入占比仍然不到40%,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若交易最终获批,按收入计算,京东物流将坐稳中国第二大物流公司的头衔。财报显示,京东物流去年收入超过 1000 亿,机构一致预期德邦收入约为 308 亿元,而顺丰并表嘉里物流后年收入超过 2000 亿元。不过,并表德邦后,京东物流的亏损也将加大,如何将德邦脱出泥淖,会成为京东物流的考验。
自2019年提出打造一体化供应链以来,京东物流一直在资本市场谋求业务补充,可以肯定的是,德邦物流不会是京东物流在资本市场的最后一次出手。
1月29日,2021年邯郸市首列中欧班列开行。(河北日报资料片)通讯员郭广跃摄在邯郸市邯山区,高端商贸物流发展春潮涌动。伴随响亮的长鸣,中欧班列“邯郸国际陆港”号从邯郸货运站驶出,经满洲里出境,奔向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开启了2021年邯郸中欧
本文深剖物流行业基本面数据,主要大纲如下:行业篇:行业基本面数据司机篇:司机数据与基础画像市场分析篇:城际&同城市场分析01 行业篇2019年中国物流市场结构(万亿元)中国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0万亿元,其中物流总费用13.2
不少消费者线上购买的快递、礼盒、塑料填充物等在家中随处可见,最后只能丢弃处理。今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超百亿件,大量快递包装若处置不当,则或将造成严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如何将快递箱重复利用发挥出更大价值,已成为物流企业和相关
大家好,我是水皮,欢迎来到ESG报告厅,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关于京东的“自杀式物流”。京东乌龙一个企业有没有履行社会责任,不光是看他怎么说的,关键是看他怎么做的。最近一段时间,上海的疫情全国人民都非常关注,尤其是保障物资的供应,更是重中之重。在
2007年自京东集团内部酝酿而生,2017年全面对外开放,2018年完成A轮融资,也是上市前的唯一一次融资,如今,京东物流开始向香港主板冲刺。近日,港交所官网披露了京东物流的招股说明书。招股书显示,京东物流收入自2018年的379亿元增长至
从去年到今年已传言约6次将要上市的京东物流,在今天终于尘埃落定——2月16日晚消息,京东物流宣布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申请。而京东物流业务构成、营收概况以及募资用途等核心信息也在今晚首次全面披露。招股文件显示,2020年京东物流前三季度收入达
“中国一定会诞生市场份额30%乃至超30%的快递企业,这是必然的。”2020年市场份额达到20.48%后,中通快递正加速朝着董事长赖梅松的目标前进。在扩大与竞争对手差距的同时,亿豹网了解到,中通快递对江苏、浙江等产粮大省与总部相关职能中心进
记者 | 杨马可编辑 | 陈菲遐今年618并没有带来“快递行情”。在618开始前一周内,韵达股份(002120.SZ)、圆通速递(600233.SH)股价分别下挫5.51%和4.36%,“老大哥”顺丰控股(002352.SZ)的股价也下挫了
京东方投290亿建生产基地为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巩固在半导体显示行业的龙头地位,京东方决定投资290亿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第六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生产基地,用于生产新型半导体显示器,着力布局VR显示产品市场。(via 上证报)奇瑞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