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9 15:22:25 | 浏览:484
11月11日,安能物流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港股快运第一股”。然而开盘即破发,盘中最大跌幅超过7%,尾盘走强,跌幅收窄至2.88%,收报13.48港元/股,总市值156.7亿港元。
曾深陷资金短缺危机,靠断臂求生的安能物流,上市的底气何在?在快运万亿蓝海市场中,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安能物流能否加速扩大规模和增强竞争力?
股东阵容豪华
公开信息显示,安能物流成立于2010年,成立11年获得了9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产业基金、大钲资本、鼎晖投资、华平投资、伊利、红杉资本中国等。
记者注意到,2016年和2019年,红杉资本、华平投资先后将安能物流的相关股权转出,不再是安能的股东。这或许意味着,红杉、华平对安能物流的未来发展并不抱信心。
不过,整体来看,安能物流的股东阵容依然豪华。在安能物流IPO前,大钲资本持股27.81%,鼎晖投资持股10.39%,CPE(中信产业基金)持股6.87%,平安集团、高盛、伊利分别持股2.37%、1.06%、0.51%。
同时,安能物流执行董事兼董事长王拥军持股2.46%,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秦兴华持股10.26%,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祝建辉持股0.65%,联合创始人刘海燕(曾任董事一职)持股0.37%。
日前,安能物流公布配发结果,该公司发行8022万股,香港公开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目前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而最终发售价厘定为每股发售股份13.88 港元,为招股价范围13.88至16.88元的下限定价。
根据最终发售价每股13.88港元及基石投资协议,基石投资者已按最终发售价认购合共700.5万股发售股份,总认购额为1250万美元(相当于约9723万港元)股票。
按照计划,安能物流此次募资约40%将用于在战略地区兴建、升级和潜在收购5至10个核心枢纽,应对高速增长的业务及改善网络结构,确保实现稳定和长期规划;约30%将用于投资干线运输车队,进一步提升营运效率;约20%用于投资科技创新;约10%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等。
安能物流表示,此次募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导地位,加速中国零担行业的整合。
断臂求生,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安能物流CEO兼总裁秦兴华在上市仪式上表示,上市对于安能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担当。“下一个十年,安能将坚定信念、价值、生存方式,不断完善自我,与时间做朋友,稳扎稳打,做长期有价值的事,成为一家优秀成长型企业。”
上一个十年,安能物流是如何度过的?
安能物流成立于2010年,定位于5公斤及以上的零担货运领域,并在2012年推出了货运合作商平台模式,凭借该模式做到零担货运的龙头。
货运合作商平台模式,即快递行业常称的加盟商模式。在该模式下,货运合作商及代理商运营负责揽件和派件,安能则直接控制关键的分拨和干线运输环节。
来自安能物流招股书
这样一来,安能物流既能整合分散的货运合作商及代理商,又能控制运输成本。在零担业务中,成本主要来自于运输环节,而安能始终把握着这一环节。
数据显示,2020年安能物流营业成本为每吨591元,是我国零担快运网络中营业成本最低的企业之一。此外,作为营业成本的关键组成部分,安能物流的单位干线运输成本在2018年到2020年间下降了22.7%。
凭借该模式,安能物流实现快速地开疆拓土,截至2021年4月30日,安能合作的货运合作商有7000家,货运代理商22400家,这些代理合作商使安能的终端覆盖面扩大到了中国约96%的县城和乡镇。
货运量也随之上涨。根据招股书公布的数据,2015年-2020年,安能物流的货运总量年复合增长率为31%;2018-2020年,安能的货运总量分别为732.6万吨、813.8万吨、1021.1万吨。今年上半年,安能的货运量较往年同期实现了48%的增长。
不过安能物流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甚至经历过一段低谷期。
2016年,在零担快运领域站稳脚跟后,安能物流将目光放到了快递领域,并投入20亿元资金用于快递业务拓展。彼时快递行业正备受关注,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但回报安能物流的却是巨额亏损。2018-2019年,安能物流的营收分别为53.32亿元、53.38亿元,对应的亏损则高达21.16亿元、2.15亿元。
来自安能物流招股书
同时,2017-2019年,安能物流连续三年没有获得任何融资。
面对巨额亏损,安能物流只能忍痛割爱,于2019年宣布砍掉快递业务,提出“转型升级、聚焦快运”的业务结构调整方向。2020年,安能物流摆脱快递业务的拖累,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18亿元。
在快递市场中落败,断臂求生后凭借快运业务“起死回生”,在首次盈利后即加速筹划上市,安能物流如此急于拥抱资本市场,巩固“快运之王”的地位,快运市场的吸引力真有那么大?
角逐零担快运亿万蓝海
安能物流所处的零担快运行业,整体仍高度分散。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零担市场,约为美国市场的5倍,行业规模为1.5万亿元。然而,截至2020年,中国零担市场CR10只有5.7%。
低市场集中度意味着行业天花板仍较高,未来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万亿蓝海市场尚能容纳更多的竞争者进场。
目前,除了德邦快递、壹米滴答、跨越速运等强劲对手外,快递巨头如百世、顺丰、中通也在不断搅局。
今年7月,上海汇森智联速运有限公司宣布与壹米滴答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投资合作;9月,汇森全球收购壹米滴答。双方将通过深度的资源协同与优势互补,加速推动升级双方现有的物流网络。
10月29日,百世集团宣布以6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国内快递业务出售给极兔,未来将专注于快运、供应链、国际物流等业务。而百世快运业务已在上市筹划中,4月24日,在百世快运召开的网络大会上,百世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韶宁透露,百世快运正在融资阶段,最快将于2022年完成上市。
彼时,百世快运还透露了2021年的业绩目标:货量超1100万吨,同比增长32%,门店达22000个,同比增长25%。
而随着国内快递业务的逐渐剥离,可以预见的是,百世将会更加专注于快运业务,加速追赶行业龙头。
此外,顺丰也在加速发展快运业务。顺丰近年来加码布局“四网融通”,对包括快递、仓储、快运、丰网等网络进行升级。顺丰表示,截至2021年年中,顺丰速运网络的大件快递大部分货量实现与快运网络融通处理,优化整合干线约1200条,约占干线线路5%;大件全环节生命耗时缩短至42小时,未来仍有进一步整合空间。
面对众多实力强劲的对手,安能物流虽具备领先优势,但并不意味着能够拉开不可逾越的差距。
安能物流被市场称为“快运之王”,原因在于其庞大的货运量。2020年,安能物流的货运总量为1021万吨,成为了零担货运市场中的第一名,顺丰、德邦、中通等均居其后。
但尴尬的是,安能物流的营收却远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2020年,安能物流的营收为70.8亿元,而顺丰的快运业务实现了185.2亿元的营收,德邦的快运业务实现了100.5亿元的营收。
尽管已成功上市,但未来应如何拓宽增长空间,是安能物流如今面临的难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众多竞争对手对快运业务的加速布局,安能物流前进的阻碍只会越来越多。
安能物流董事长王拥军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大家都意识到,必须要走一条稳健,而且聚焦于效率的道路。”上市只是第一步,安能物流是否能够讲好资本故事,还需时间来观察。
奥一新闻记者 林思思
来源:【津滨海客户端】津滨海讯(记者 战旗 张惺卓 报道 李楠 摄影)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和撬动引导作用,推动天津市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交通物流企业及经营者的信贷投放,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大家好,我是水皮,欢迎来到ESG报告厅,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关于京东的“自杀式物流”。京东乌龙一个企业有没有履行社会责任,不光是看他怎么说的,关键是看他怎么做的。最近一段时间,上海的疫情全国人民都非常关注,尤其是保障物资的供应,更是重中之重。在
文|AI财经社 周长贤编辑|胡刘继10月9日中午,奇瑞汽车官方微博发布一则声明,试图为某行业媒体曝出的“奇瑞将被整体出售”的传闻划上休止符。该行业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奇瑞将整体打包卖给一家民营企业”,又表示收购方不是一般私企,而是大型
奇瑞欲按板块分拆上市6家企业争抢162亿元增资股份■本报记者 龚梦泽9月17日最新消息,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出增资扩股预公告。《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公告显示,本次增资扩股包括奇瑞控股出让31.4%的股份换取83亿元以及奇瑞股份出让18.
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洋 濮振宇)9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奇瑞控股官方获悉,奇瑞控股董事长、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已就奇瑞上市做出最新表态:“增资扩股完成后,奇瑞已将加快上市工作提上重要日程。” 尹同跃的上述表态,并不令外界意外。去年,奇瑞汽
不久前,奇瑞新能源完成高层换防,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接替了李立忠,亲自出任奇瑞新能源董事长,此举被解读为与奇瑞一直以来筹备的新能源公司独立上市项目有关。更早之前,随着奇瑞完成混改,上市计划也被披露。资料显示,奇瑞汽车、奇瑞
4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2020年第15次审议会议召开,同意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夫特”)发行上市(首发)。这是继2018年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板上市之后,奇瑞集团战略性产业孵化的又一
作者:广州塔顶最近南宁百货因姚老板入主的消息被拉了8连板,牛逼坏了。但今天不讲南宁百货,而是讲另一个姚老板概念——合肥百货。最近两年宝能收购观致汽车的消息炒得沸沸扬扬,这里就不再说了,而我将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则消息。宝能是姚老板,观致原来
IT之家 10 月 14 日消息,据联想方面消息,新款 YOGA T1 智能眼镜将在双 11 期间上市,另外近视用户可以配相应度数的镜片使用。IT之家了解到, YOGA T1 智能眼镜即联想海外发布的 Glasses T1 AR 眼镜,搭载
(观察者网讯)近视大多是因角膜到视网膜的距离拉长、焦点出现偏差而引起,而亚洲的近视患者较多。据日经中文网12月31日报道,开发眼科治疗药和器械的日企——窪田制药表示,最早将于2021年下半年开始销售治疗近视的眼镜型产品。戴上以后,眼镜会将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