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9 15:13:53 | 浏览:256
央广网北京11月27日消息 27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2021年1-10月物流运行情况分析。
10月,宏观层面保供稳价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的力度加大,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在此背景下,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推进,物流服务供给良好,景气指数处于较高景气区间,物流企业经营延续向好态势。
一、物流需求总体保持恢复态势,升级类需求较为活跃
(一)物流需求保持恢复增长,发展韧性较强
1-10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61.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8.0个百分点,两年年均增长6.5%。
从两年平均看,虽较前三季度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年均增速仍保持6-7%的中高速增长。从累计数据来看,物流需求规模年内增速维持10%以上,物流需求保持较快的恢复态势。从环比数据来看,尽管10月受到疫情、国际供应链不畅因素等复杂因素影响,但宏观层面保供稳价政策力度进一步增强,效果逐步显现,物流需求增速环比9月回升0.5个百分点。
(二)物流需求结构升级,创新动能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工业品物流需求增速小幅回升。1-10月,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0.9%。从当月来看,同比增长3.5%,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工业物流需求增速有所回升。两年平均增长显示,累计及当月年均增长为6.3%和5.2%,均高于疫情前水平。综合来看,显示工业物流年内总体保持稳步恢复态势,10月以来能源保供效果初步显现,煤炭电力等能源供应偏紧的问题有所缓解,工业物流环比有所改善。
从工业物流结构看,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得益于能源保供政策发力、优质煤炭产能加速释放,10月分别增长6.0%、11.1%,增速比上月分别加快2.8、1.4个百分点。制造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增速稳中有升。制造业中高技术、消费品行业等新动能物流发展向好,同比分别增长14.7%、6.5%,增速比上月分别加快0.7、1.4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进口物流量持续回落。1-10月,进口物流量同比下降1.1%;当月进口物流量下降6.6%,且连续5个月有所下降。受基数效应、季节因素及海外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进口物流量延续回落走势。
从不同货类看,一方面国内保供政策效应不断增强,各类生产资料进口量维持下行走势,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进口量明显走弱。前10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下降4.2%;原油下降7.2%;成品油下降7.1%;钢材下降30.3%。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进口量仍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增长21.3%;汽车(包括底盘)增长11.9%。
单位与居民物流延续较快增长。1-10月,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3.0%,两年平均增长13.4%,年均增速与前三季度基本持平。2020年疫情以来,新模式助力消费增长的作用持续显著。网络购物、电商快递稳步向好,带动物流需求规模持续扩大。前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3.7%。
二、物流供给能力较强,企业经营状况向好
(一)物流收入规模持续扩张,市场韧性强
1-10月,物流业总收入9.7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5.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2%。数据显示,物流市场的韧性较强,收入规模扩大,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创新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从结构看,邮政快递收入规模年内均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邮政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9.5%,在物流业总收入的占比持续提高,对物流市场规模恢复的支撑作用显著。
(二)物流行业稳定运行,指数尚处景气区间
1-10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3.5%,总体处于景气区间运行。10月份,受节假日等因素影响,指数略有回落,但消费端物流需求较为稳定,物流业景气指数保持在景气区间运行。行业运行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供需两端增速略有放缓。业务量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5%和52.7%,比上月下降1.5和0.6个百分点,物流企业业务和市场需求增速有所放缓。
二是物流服务价格水平持续提升。今年以来,物流供需持续恢复改善,服务价格持续攀升,回升至较高水平。从不同运输方式来看,海运运输市场行情继续向好,综合指数高位上涨。1-10月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平均为1267.93点,同比增长25.9%;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平均为2481.82点,同比增长173.7%。价格水平在前三季度较高水平基础上继续提升,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8和4.5个百分点。公路物流运输市场稳中趋升,价格水平小幅提高。1-10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平均100%,同比增长1.7%。
三是仓储和快递业持续扩张。从行业看,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指数有所回落。在节日消费和双十一电商活动等因素带动下,相关企业备货增加,仓储业和快递业业务量持续回升,行业保持活跃的运行态势。
(三)企业延续向好发展态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季度以来,物流企业发展虽然受到局部地区疫情汛情叠加等因素影响,物流企业经营仍延续恢复态势。重点调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重点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9.9%,利润增长38.0%。收入利润率4.6%,比1-8月提高0.4个百分点。具体来看,物流企业经营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超五成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9月份,超过五成物流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占53.0%,其中,有40%物流企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长。企业亏损面为29.2%,同比缩小3个百分点。
二是大型物流企业引领作用显著。1-9月份,大型物流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8%,收入利润率4.7%,增速及盈利水高于全部调查企业平均水平9.8和0.1个百分点。
三是资金使用效率有所提升。9月末,重点物流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同比减少3.2天,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物流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有所改善。
但物流发展仍面临较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推升企业经营成本上涨,中小微企业稳定恢复尚不牢固,部分区域、部分领域的供应链、产业链堵点尚存。1-9月份,物流企业每百元物流收入中的成本由1-8月的下降0.7%转为增长2.9%。尤其是小微物流企业盈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小微企业收入利润率低于调查企业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1-10月物流运行总体延续较快恢复态势,物流供需总体改善,服务价格稳中有升。在此背景下,物流企业业务量保持较快增长,恢复基础得到巩固。利润保持良好增势,效益状况不断向好。盈利水平、资产负债率及资金周转状况同比持续改善。
1月25日,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郭大杰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回应社会关切。据介绍,2021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026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郭大杰介绍,2021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026万人次,位居
来源:海报新闻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窦永浩 广州报道“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具有‘三个最’:一是中国民航机场扩建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改扩建工程;二是扩建完成后白云机场将成为中国民航机场跑道最多的机场;三是扩建完成后白云机场将成为中国民航航站楼建
11月30日零时起,白云机场T1航站楼A、B到达区社会车辆接客通道关闭,让位于城际轨道T1站全面施工。机场营运大巴及出租车站点、全场标识标牌将有所调整;需乘坐私家车离开机场的到达旅客,请前往停车场上车。白云机场将新增3条免费穿梭巴士线路,提
新快报讯 记者李佳文报道 因新白广城际轨道T1站第三期施工需要,8月8日9时起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A到达区机场大道东部分路段行车线路将有调整。社会车辆通道将整体向东侧迁移,车道数维持3条不变,最右侧保留一条大巴专用道和一条出租车专用道。旅客和
南都讯 记者钟丽婷 通讯员机场宣因新白广城际轨道T1站第三期施工需要,8月8日9时起,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A到达区机场大道东部分路段行车线路将有调整。社会车辆通道将整体向东侧迁移,车道数维持3条不变,最右侧保留一条大巴专用道和一条出租车专用道
“新白广城际轨道”是增城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项目简称,是穗莞深城际客运主轴的北段、珠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增城新塘站,途径白云机场,抵达花都广州北站,全长77.573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白云机场T1
因新白广城际轨道T1站第三期施工需要,今日9时起,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A到达区机场大道东部分路段行车线路将有调整:社会车辆通道将整体向东侧迁移,最右侧保留一条大巴专用道和一条出租车专用道。此次调整,旅客和车主出行基本不受影响。新白广城际轨道T
| 明清家具研习社 |中国艺术品发展这二十几年,其实在国际上来讲,我们才刚刚开始,艺术品将来对社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慢慢来,不着急。——杨波- SPRING AUCTION -在南京正大2019春季拍卖会预展开幕之际,雅然文化艺术中心迎来了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做眼保健操。新华社发光明日报8月15日报道,我国到底有多少人近视?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达6亿人。去年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我国首部眼健康白皮书《中国眼健康白皮
近年来,不少人都在做近视手术,希望能够在手术后摘掉眼镜,也不用为佩戴美瞳等感到困扰。但也有人对近视眼手术抱着怀疑的态度,不知道自己到底应不应该做近视眼手术?是不是做完了近视眼手术后,就不用再担心近视了?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大约有6亿人存在